中国建筑节能保温网致力于保温材料行业| | 加入桌面 | 手机版 | 无图版
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
排名推广
排名推广
发布信息
发布信息
会员中心
会员中心
 
当前位置: 保温材料首页 » 行业资讯 » 行业技术 » 正文

三分料,七分工?明晰材料与施工的关系,促进材料与施工的双赢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22-08-24  浏览次数:2104
核心提示:三分材料,七分施工,这句话在建筑领域家喻户晓,似乎约定俗成,但大部分人却没有认真想一想,这话是谁说的?什么情况下说的?人
 “三分材料,七分施工”,这句话在建筑领域家喻户晓,似乎约定俗成,但大部分人却没有认真想一想,这话是谁说的?什么情况下说的?人容易犯习惯性认知错误,就是将流行的话按照自己的理解,先入为主的视作真理,这句话就是一个典型。

不幸的是,这句话经常用在建筑质量事故责任划分上,成为相互推卸责任的借口和理由。材料与施工,建筑质量的两大核心,每逢质量追责,对方就是当然的背锅侠,因此两者一直纠缠不休,成为业内一大内卷。可见这句话流传很广,流毒很深。所以,有必要反思,有必要澄清。

唯物主义哲学观告诉我们,事物的产生、发展和灭亡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,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,内因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。

在施工中,材料是基础,是内因;施工是应用,是外因。两者相辅想成。理论上,材料按标准生产,施工按规程作业,各司其职,各负其责,但在现实中却不现实。如果“三分材料,七分施工”是就质量而言的划分,违背了科学与常识,给劣质材料和伪劣施工提供了双向推卸责任的理由,让追责变得复杂不清。表面来看,只是给相关各方带来了困扰;但若长期如此,最大的受害者就是合格材料生产企业与优质施工企业。从全局来说,真正受害的是整个行业。现在市场越来越接受“体系化”、“系统供应商”以及“连工带料”等模式,主要也是应对责任不清的现状。

材料厂家除提供材料外,还要承担相应技术指导服务的责任,施工单位按材料商的技术交底作业,如果出现责任方不明显的质量事故,目前相对弱势的往往是材料商。

 

责任清晰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。对材料而言,质量合格是材料销售的前提,施工的认可则是材料得以推广的关键。随着工人日渐缺少,地位日渐提升,工人对材料采购的话语权越来越大。如何改善与施工方的关系,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。没有搞明白,材料很难卖出去;搞懂且实践了,得到施工工人好口碑赋能,就可以横行建材市场(家装尤其明显)。

可见,材料与施工的责任划分只是入门的基本问题,双方能相互借势、相互成就才是真正的目标。材料与施工,你离不开我,我离不开你,爱恨情仇,一言难尽。这是一个事关行业发展的大问题,国建施工委为此征求了部分材料与施工专家和代表意见,特将心得体会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(本文所指材料为需要建筑工地现场加工的半成品,如涂料和砂粉料等)。

从行业的角度来说,目前的现状令人不安。由于过分强调材料的施工性,施工人员主导产品的趋势越来越严重。这种趋势好不好呢?

施工性能尽管很重要,但终究不能成为产品评价最重要的指标。因为这种趋势容易导致功能性的弱化,而功能性是产品存在的基础。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?

短视频和自媒体的流行,更加推动了这种趋势。比如用几秒钟的抹灰镜头,充分展示了产品的滑爽性,但凝结后的强度如何就不得而知了。要滑爽,多加水就能实现,但加水过多,强度就会降低,最终达不到验收要求而成为不合格项目。

所以,在满足材料功能合格性这个前提下,我们才能接着阐述两者的辩证关系。

从初心来讲,材料商最希望与施工方建立双赢的关系。那么如何实现“双赢”呢?

目前材料的施工性能首先是靠工人的主观感受和个人喜好,没有统一的标准,也基本没有定量的仪器方法来评价(作为一个空白,可以研究),其次是以品牌产品的施工性能作为参考,因为品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高,市场认知度高,其手感逐步为工人认可而成为了样板。

施工人员是产品施工手感的最终裁判员,但施工人员评判的依据完全是其个人感受。安徽一家外资品牌的砂浆厂,曾经生产了同种产品4种手感的砂浆送到工地,让工人自己选择。因为手感这种指标,如同口味一样,东南西北的工人,众口难调。如果是定制产品,还好应付。但对于规模化和品牌化产品,难度就很大。因为产品稳定性压倒一切,一旦定型就不能轻易变动。此外,想模仿品牌产品也非常难,品牌企业部分添加剂是特供的,原则上没有这些外加剂就做不出效果,退一步说,即使千试万试,效果基本达到了,但成本又无法接受,还是死路一条。那么,该怎么办呢?

一、精选原材料。材料的性能来自配方,但同样的配方为什么做出来的效果不一样?尤其是施工性这种依靠手感为主的指标。如同茅台酒移植到北大荒,同样的配方、同样的工人,茅台就是茅台,北大荒就是北大荒,关键在于原材料的细微差别。所谓南橘北枳。精选不同产地、品牌的原材料,反复试验,是提升施工性能最重要的办法。

二、坚持自主创新。施工性简单说就是要“省事省时省力”,材料要符合工人习惯,在工艺上要做减法,提高施工效率,减低工人掌握难度,做到“一说就会”,在施工出错时有简易的补救方法,同时要尽量满足机械化要求,围绕材料相关的辅料、机具,在产品上市之前,都力求完善。能做到这几点,产品就可以推向市场。如果在应用过程中,还能提供贴心服务,这样的产品不火都难。

举例来说,水灰比是砂浆施工性能最重要的指标。地面砂浆有两个极端产品:半干地面砂浆由于加水量极低,强度很高,但需要费力振捣打散;而自流平地面砂浆加水量大,尽管强度有损失但流动性好,施工相对轻松,因此市场接受的很快,尤其是石膏基自流平砂浆,成为这二年来增长最快的产品。

功能性和施工性在配方时往往是此生彼长的逆向效应,关键就在于掌握两者平衡的“度”,这就得看研发人员的能力和沉在工地的时间。

三、从材料中来,到施工中去。这是研发人员提高水平的不二法则。材料的好坏,实践出真理。实验室负责产品功能性,工地负责施工性,但对施工方的意见,不能人云亦云,要透过现象看本质,工人是按完成面积计酬的,其核心诉求就是干活快、好交付,这样才能赚更多的钱。所以,真正好的材料研发者,一定是以“干活快、好交付”为目标来确定材料的发展方向以及完善与改进的具体方案。

四、服务是材料商更上一层楼的捷径。责任划分清晰是材料与施工双方缔结友好关系的基础,这离不开周到的技术培训服务,甚至是驻场指导,通过交流,找出核心,缔结友谊。在工人熟练掌握施工技巧、感受到产品带来的好处之后,就会主动宣传,建议老板购买。

服务的道理都懂,但坚持做好的却不多。第一,服务要多样化、固定化、长期化,去工地或来厂里,与工长们频繁喝茶沟通;第二,上门服务人员一定要自己多练习施工,即能通俗的讲清材料原理、好处,还要自己能干,而且要比工人干得还好;第三,积极推动业务合作。材料与施工各司其职,但业务密不可分。一方面,工人有一百种方法让业主购买心仪企业的材料,另一方面,施工工人不缺活,但活有好坏,好活依旧有吸引力,两者业务相互介绍,共享项目信息,就是共赢的开始。

互联网下,工人事实上是一个联系越来越紧密的群体,只要坚持贴心服务,从不了解产品到了解,从了解到喜欢,一步一步,做到实处,自然就会与工人从不熟到熟悉,从熟悉到哥们儿,服务的关键在于坚守共赢模式,坚持各赚各的钱,避免捞过界的雷区。

一、避开雷区。

无数的教训告诉我们,术业有专攻。材料生产与工地施工是两个概念,生产属制造业,归工信部;施工是服务业,归建设部。施工最大的挑战是把人管好,因为你得承担工人所有的错误与责任,而工地工人和工厂工人的想法和脾气是截然不同的,至今材料商能够管好工地工人的例子屈指可数,而交学费的却数不胜数。毕竟从招标、深化设计、入场到交付,施工的雷太多。材料商可以投资,但不能参与管理,避免交了不少学费却竹篮打水一场空。

2、明白误区:

重手感而忽略了产品性能,不以产品国家标准为评定依据,这种发展趋势也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。

“三分材料,七分施工”这句话可以用来定义角色重要性,在产品研发定型时,在满足基本功能要求基础上将施工性放到首要位置。“三分功能性、七分施工性”,这样的表述就会更准确。

 
 
[ 行业资讯搜索 ]  [ ]  [ 告诉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关闭窗口 ]

 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

 
推荐图文
推荐行业资讯
点击排行
 
 
(0)    站内信(0)     新对话(0)